《基于高中地理教學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結題報告
課題
負責人
|
郭酉妍
|
學科
|
地理
|
學歷
|
本科
|
職稱
|
中學一級教師
|
年齡
|
35周歲
|
參加工作時間
|
2004.7
|
工作單位
|
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
|
手機號
|
*3410627
|
QQ號
|
41982450
|
課題名稱
|
基于高中地理教學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
課題其他
成員
|
姓名
|
職稱
|
工作單位
|
冷祥美
|
中學高級教師
|
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
|
陳靜
|
中學一級教師
|
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
|
施正陽
|
中學一級教師
|
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
|
劉倩
|
|
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
|
|
|
|
|
|
|
|
|
|
|
|
|
一、課題研究背景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新課改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模式向問題發現式學習模式轉變。目前我們在教學中仍然存在重知識傳授而輕能力培養的問題,大多數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缺乏問題意識,主要表現在: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較低、學生平時學習科目較多,學習內容復雜,學習時間不夠,所以沒有太多的精力和積極性去提出并思考問題、學生習慣于被動學習,質疑意識和創新意識不足、學生害怕老師不敢提問、學生擔心自己提出的問題比較幼稚或比較膚淺不敢提問等。教育中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生本教學,就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于學生。學生只有在不斷的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的掌握學習內容,促進能力的發展。
二、課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體會到地理學習的樂趣。
2、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過程中,促進教師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地理知識體系的重組和優化。
3、在理念及實踐技能上都有快速高效的提升。
4、通過實踐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在提問和探究的樂趣中持續的激發學習動機,變被動學習為自我探究,讓學生形成我愛問問題,我要問問題的學習氛圍。
課題研究內容:
1、必修學生和選修學生學習地理的困難調查與分析。
2、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數分析。
3、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數量和質量分析。
4、圍繞“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基本框架,學生學習積極性是否提高,學習能力是否增強的分析。
課題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問卷、談話、比賽等方法進行調查。通過調查,了解的表現和應用的體會以及態度、看法。通過各項調查為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2、實踐法。針對課題研究不斷提出改革意見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動,在教學實踐基礎上驗證、修正教學行為充實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體目標,以提高研究的價值。
3、文獻研究法: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資料,及時進行分析、整理、總結,不斷充實本課題的理論基礎,以促進課題研究的深入。
4、個案研究法:通過對一些成功教學案例的研究,吸收高中地理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成功經驗,總結規律。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階段
課題研究的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2017.12-2018.1
爭取校各級領導的全面支持成立課題組,確定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和研究相關文獻,大量搜集資料,以理論指導實踐。
第二階段,2018.2-2018.8
這個階段主要工作是采用資料學習、問卷、采訪、行動研究、個案研究、經驗總結歸納等。在學生中發放問卷, 采用問卷調查及師生交流等方式,了解學生對問題意識的認識,以及在地理學習中學生對地理教學的期望等,在此過程中記錄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總結出問題意識培養的必要性和措施等。結合本校教學實際,針對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確定具體的培養目標、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圍繞研究目標,依據實施方案,在教學中改革和創新、在實踐中總結成功經驗,分析存在問題,進一步發現問題、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實施方案,不斷調整、完善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具體策略、在實踐中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內化為本校本學科的教育理念,轉變為本校本學科的教育行為,升華為本校本學科的教育特色。
第三階段,2018.9-2018.12
根據課題研究目標,認真總結研究成果、認真分析研究過程、評估實驗結果,進一步掌握研究方法,不斷提高研究能力、撰寫研究報告。
四、課題研究的具體措施和成效
課題研究的具體措施:
1、課題研究前期通過對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是否善于主動提問隨機抽取了高一3個班和高二地理選修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發現:高一學生中22%的學生是否愿意提問題看心情而定,高興的時候能在課上問問題,不高興的時候被動接受知識;29%的學生從來不問問題;8%的學生想提出問題但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會被別人嘲笑幼稚而不敢問;15%的學生有強烈的提出問題的欲望。地理選修班的學生中80%的學生沒有主動提出問題的意識,26%的學生不愿主動思考別的同學提出的問題而只愿意思考老師的問題。20%的學生能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2、廣泛收集整理文獻資料,參考前人的研究信息,了解他人的研究趨向和研究成果,來幫助本研究,完善研究設計和方案,避免重復性的無效勞動。
3、選擇特定的學生進行個案分析,通過對一些成功教學案例的研究,吸收高中地理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成功經驗,總結規律。2018年1月開始,我選擇了地理選修班一名叫譚紳的學生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和分析。起初,譚紳同學上課的時候不但從來不對所學內容提出問題,而且上課狀態十分不佳,容易打瞌睡,效率不高。為了讓他上課打起精神,我一開始把他從瞌睡中叫醒,然后我自己提問題讓他思考,一段時間觀察下來,發現只要我不問他問題,哪怕他站著也會很快又無法自我控制的進入了睡眠狀態。所以把他叫醒和我給他提問題對他幫助不大,這樣我就把他作為了這個課題的個案研究對象之一。在確定其為研究對象之后的兩個月的時間內,我先給他布置了一項作業,但凡是我的課,不管是正課上還是自習課上都必須每節課向我或者班上其他同學至少提出一個問題,一開始他只是隨便問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基礎的,甚至其他同學認為是膚淺的幼稚的。這兩個月內不管他問什么樣的問題,我都能耐心的和其他同學一起幫他解答,每天還鼓勵他繼續問。他的學習狀態和積極性在這期間有了一定的改善。兩個月后,當我不再要求他繼續把提問當成作業后,他依然會經常在課上和課后提出問題,而且提出的問題質量越來越高,當別的同學提出問題時也能積極地參與研討和解決。對于他而言,上課效率提高了,愛動腦子了,學習積極性高了,學習成績上升了;對于周邊同學而言,很多被他的熱情和他的進步感染了。從這個案例發現,通過個別或小部分學生培養了問題意識以后,這些學生除了學習成績有所提高以外,整個學習狀態發生了質的變化,甚至影響了他們的其他科目的學習一起走進了良性循壞。在這些學生的感染下,周圍相當一部分學生被帶動了起來。
課題研究成效:
1、激發了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與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善于提問題成為學生的樂事,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
2、提高了學生提出問題、分解問題、解決問題、拓展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
3、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充分挖掘學生潛能。